在中日建筑交流的视野下,传统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日本金泽市的东茶屋街与中国杭州河坊街作为两国传统街区的典型代表,其保护与开发模式既有相通之处,也存在着有趣的差异。
本系列文章将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一探中日传统街区保护与发展之道。让我们首先走进日本金泽的东茶屋街,领略这座江户时代茶屋文化的活化石。
|东茶屋街的历史风貌
东茶屋街位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东山一丁目,坐落在卯辰山麓,沿着浅野川右岸向东南至西北缓缓延伸。这片区域在江户时代后期逐渐发展成为集剧院、游廊于一体的娱乐区,形成了融合信仰、游览、娱乐和多种艺术形式的繁华空间。
1820年,在金泽城外围地区,经藩主官方许可的新茶屋町正式形成——这就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东山ひがし”(东茶屋街)。在1864年至1867年间,这里曾被称为”爱宕町”。
2001年,东茶屋街被指定为日本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成为传承金泽茶屋文化的传统街区。保存地区内共有144栋建筑(仓库等附属建筑单独计算),其中约60%为传统茶屋建筑。
|保护工作的先驱之城
在日本历史城市中,金泽市的传统街区保护工作具有开创性地位。1968年,金泽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金泽市传统环境保存条例》,致力于保护金泽市内代表性的历史景观和点缀地形的自然景观。
该条例在1989年发展为《金泽市传统环境保护及美丽景观形成条例》,2009年又进一步完善为《金泽市美丽景观城市建设条例》。现在金泽市设置了”传统环境保护区域”、”传统环境调和区域”和”现代城市景观创造区域”,正在推进细致全面的综合举措,以形成保护与开发和谐共处的城市景观。
|系统性的多维度保护策略
东茶屋街的保护工作始于1974年,当时金泽市教育委员会实施了日本文化厅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保护对策项目调查。基于详细的调研数据,金泽市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系统性的保护体系:
■建筑保护与修缮体系
面对社会变迁和建筑老化问题,东茶屋街采取了分级保护策略:既注重保存街区的整体布局和历史肌理,也着重保护从公共空间可见范围的建筑外观风貌。具体措施包括:
· 外观保护优先:针对从保存地区内道路等公共场所通常可见范围的建筑外立面、屋顶形式、门窗样式等进行重点保护,确保传统街景的视觉连续性。
· 内部现代化改造:在保持外部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允许内部空间进行现代化改造,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供水设备空间的更新,兼顾居民现代生活需求。
· 材料与工艺传承: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修缮,同时建立新材料使用标准,避免过度使用”白木的真新しさ”(白木的全新感)或”ほとんど黒に近い濃塗装”(近乎黑色的浓涂装)等与传统茶系街景不协调的处理方式。
■综合防灾系统
东茶屋街建立了完善的防灾体系,体现了日本传统木造街区保护的先进理念:
· 硬件设施完善:配备早期火灾发现系统、初期消火设备和延烧防止设施,同时确保疏散路线畅通,进行建筑结构补强。
· 软性管理措施:鼓励居民开展自主防灾活动,建立社区联防机制,定期组织防灾培训和演练。
· 隐蔽工程改造:推进电杆、电线类的地上无柱化,既减少火灾隐患,也维护传统街景的视觉纯净度。
■资金补助与技术支持
金泽市建立了多层次的支持体系:
· 专项补助制度:1989年创立的”茶屋街まちなみ修景事業”(茶屋街街景修景事业)提供格子户修缮、外观修缮等费用的部分补助。
· 技术指导服务:根据《金泽市传统环境保护及美丽景观形成条例》,对建筑行为等实行申报制,并提供基于景观形成基准的专业建议和指导。
· 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府努力在保存地区内设置适当的设施,以便利居民和来访者,同时保存和活用历史资料,增进对保存地区的理解。
■环境整治与景观管理
· 标识系统规划:在保存地区内适当位置设置标识、导览板、说明板等,提供历史信息的同时确保与传统环境协调。
· 停车设施规划:设置来访者专用停车设施,缓解传统街区交通压力。
· 自然景观保护:对必要土地和自然物进行恢复或修景,保持卯辰山麓与浅野川沿岸的自然景观与传统建筑的和谐关系。
|街区生活的变迁与适应
随着时间推移,东茶屋街的居民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数据显示,这里75%为1-3人的小规模家庭,其中战前房屋中这一比例高达83%。家庭构成中,独居老人家庭最多,占25%,加上仅有老年夫妇的家庭,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占总体的30%。建筑年代方面,战前建筑中的39%居住着只有老年人的家庭。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家庭规模明显缩小——最早追溯时,4人家庭最多(10户),2人、3人、5人家庭各9户,而现在2人家庭最多(16户),其次是独居家庭(11户)。在建筑利用方面,92%为自有房产。建筑用途中,专用住宅占74%,商铺兼住宅占23%。考虑到传统上这里几乎都是茶屋等商铺兼住宅,专用住宅的比例大幅增加值得关注。根据1974年金泽市文化科拍摄的外立面照片,调查对象128户(总135户)中有87户(68.0%)仍保留着茶屋建筑。2000年的调查显示,其中62户得到了保留维护。在这62户中,有26户的外立面通过新材料白木饰面或涂装进行了修复。其结果是,尽管与25年前相比总保留下来的户数有所减少,但街景反而给人一种更加整洁的印象。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白木的全新感以及近乎黑色的浓涂装与茶色系的街景不太协调。
|结语
东茶屋街的保护工作展现了日本在传统街区保护方面的系统性和细致性,从法规制定到具体实施,从建筑修缮到生活环境整治,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的保护体系。这种保护模式既尊重历史风貌,也兼顾现代生活需求,使传统街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东茶屋街的保护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的保存,更注重社区活力的维持。通过补助政策、技术指导和社区参与等多种方式,支持原有居民继续在传统街区生活,避免了过去保护工作中常见的”博物馆化”倾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接下来本系列文章将继续深入探讨东茶屋街的开发模式,并转而分析杭州河坊街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最终对中日传统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对比总结,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金沢市教育委員会.金沢市東山ひがし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保存計画[M].教育委員会告示,2001,4.
[2] 金沢市教育委員会.旧東のくるわ[M].金沢市文化財紀要,1975,6.
[3] 金沢東山ひがし歴史地区保存研究会.金沢市東山ひがし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対策調査報告書[R].金沢市文化財紀要,2001,188.
[4] 小林史彦、川上光彦、横井武志、内田欽士.歴史的市街地における町並み景観保全と住居環境に関する住民意識―金沢市東茶屋街地区における調査研究[C],日本建築学会北陸支部研究報告集,2000.43
[5] 坂本英之、増田達男.金沢ひがし茶屋街のまちなみ保存に関する考察[C],東北:日本建築学会大会学術講演梗概集,2000.
[6] 坂本英之、高屋利行.金沢市ひがし茶屋街における景観構造[C],関東:日本建築学会大会学術講演梗概集,2001.
[7] 日本文化庁.歴史的集落・町並みの保存―重要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ガイドブック[M].第一法規,2000.
